近年来,学校围绕低空经济和航空产业发展,以服务对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和安阳打造航空运动之都的需要为目标,建成飞行学院,开办了飞行技术专业,成为全国第九所、河南第一所培养飞行员的高校。随着我校飞行技术、交通运输等航空特色专业的建设,学校较早开设的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也围绕航空领域,增设相关专业方向,打造航空专业集群,开展科学研究,在人机与环境工程学科(082504),逐渐形成以景国勋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航空环境控制及安全技术”、“航空飞行训练模拟技术”和“航空食品工程”三个相对稳定的重点研究方向,在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教学科研条件建设等方面形成了一定优势。
我校在“人机与环境工程”学科已与境内外多个学术团体和机构在民用航空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合作。其中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莫斯科国立民用航空大学、美国三角洲州立大学、美国绿河学院、台湾中华科技大学、韩国韩瑞大学等。学校多次成功承办“海峡两岸民用航空人才培养高峰论坛”和“高等教育应用型本科食品类专业教育教学暨教材建设研讨会”,并以第一单位获批与莫斯科国立民用航空大学共建“河南省人机环境与应急管理国际联合实验室”,扩大了我校在“人机与环境工程”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有力地促进了我校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人机与环境工程重点学科标牌
“航空环境控制及安全技术”方向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国家安全生产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函评专家,校长景国勋教授为方向带头人,主要开展航空飞行器不同环境时人的影响因素以及人机环境匹配、安全体系保障等,依托我校飞行技术现有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以及河南省人机环境与应急管理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高校电子电气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光电技术研究所、运动控制系统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室、智能控制实验室、仿真与结构实验室等平台,主要针对航空安全技术、航空环境检测传感器及应用、导航与通信技术、测控与显示技术、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和职业病防治等方面开展相关教学与研究工作。该方向主要成员有19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共1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0人,博士10人。近5年来,团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计划资助项目3项,河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技术重点研究项目3项,安阳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项,累计科研经费近200万元;主持、参与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10篇;获得安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出版学术专著、规划教材6部。
“航空飞行训练模拟技术”方向依托安阳市虚拟仿真与机载设备重点实验室、民航147机务维修培训中心、飞行模拟与机务维修综合实训平台、民航物流与仿真综合实训平台、民航电子与飞行签派综合实训平台,加强校校、校企和中外合作办学,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初步形成以飞行技术2+2订单式、交通运输3+1工学交替为代表的应用型航空人才培养模式。学生除获得飞行驾驶、机务维修等职业资格证书外,还参加各类竞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00余项,其中2018年在蓝桥杯第二届国际赛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2019年获得蓝桥杯第三届国际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2019年度全国高校模拟飞行锦标赛优秀组织奖;2018和2019年还获得河南省物流仿真设计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2022年获得计算机设计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该方向获批省优秀基础教学组织1项,河南省优秀教师1人,飞行技术本科专业获批河南省2019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立项,民航概论课程2019年获批河南省高等学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航空活塞发动机气缸磨虚损诊断虚拟仿真实验2018年获批河南省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立项。主持完成省市级科研项目4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5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申报专利5项。
“航空食品工程”方向带头人为游新勇博士。该方向主要研究高效能航空食品、航空食品营养与功能、天然活性成分的分离提取等。在藜麦系列化航空食品、食品营养与功能分析、天然活性成分的萃取及应用、农产品加工及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功能性食品开发与利用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特色与优势。该团队主要成员1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人。该方向依托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健康科普工作站、安阳市谷物淀粉重点实验室、食品科学综合实验室、食品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所等优势资源,强化政产学研合作和项目及竞赛驱动,突出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两个本科专业学生先后获全国食品专业工程实践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北部赛区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省级奖励20余项。近5年来,航空食品工程学科专业共培养学生416人,学生考研录取率保持在26%以上,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5%以上。近三年来,研究团队先后承担省部及市级科技攻关项目12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36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15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3项,能够良好支撑该学科研究方向的建设与发展。